椎动脉动脉瘤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4岁女童高热6天后确诊川崎病,发热患 [复制链接]

1#

记者王小蒙通讯员赵梅关天星

“医生,我闺女这到底是咋了?都已经治疗4天了,怎么还在高烧呢?”门诊叫号器的呼响还未落,诊室外面便传来家长焦急的声音,一位妈妈抱着4岁的女儿团子(化名),医院儿童血液、风湿免疫科主任李秀云的诊室中。李秀云一边安抚患儿母亲、询问孩子的情况,一边迅速地进行着体格检查。

拨云终见日

诊断“川崎病”定锤音

“高热6天,双侧结膜充血,颈部淋巴结肿大,口唇皲裂,草莓舌,手足略有硬肿,抗生素治疗无效……”经过一系列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,李秀云主任迅速有了初步判断:川崎病。

在与患儿家长一番初步病情交代及沟通后,迅速与病房联系,安排好小团子的住院事宜。患儿入院后,便及时完善了血常规、血沉、血生化及心脏超声等检查。血小板×10/L、血沉40mm/h、冠状动脉Z值2.5……结合患儿的病史、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情况,“川崎病”诊断终定锤音。予以丙种球蛋白输注及阿司匹林口服后,患儿的体温红线终于回落至正常。

第二天查房,患儿的指趾端也开始出现脱皮的迹象。妈妈没有初入院时的慌恐,但仍心存疑惑:“好好的孩子,起初就以为是个小感冒,怎么就得了这个病呢?是被别的孩子传染的吗?”

李主任耐心地解释道,所谓“川崎病”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,主要依靠临床特征,并结合全身多系统血管炎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临床诊断,至今病因不明,但普遍认为是由感染因素所触发的急性全身免疫性血管炎,并不具有传染性。最新发布的《川崎病诊断和急性期治疗专家共识》,主要治疗方案仍然是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,同时根据患儿情况,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。

医院儿童血液、风湿免疫科,自成立以来诊治了不少“川崎病宝宝”,经过规范治疗,预后都很好。川崎病本身并不可怕,真正需警惕的是其可能引起的冠状动脉病变,严重并发症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瘤、心肌收缩力下降及心力衰竭、心肌梗死、心律失常及外周动脉闭塞等,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。由于川崎病早期的症状和上感很相似,许多家长可能因此大意,导致诊治不及时而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。因此,及时明确诊断和规范治疗,以及日后规律随访,对于患儿预后非常重要。

抽丝再剥茧

典型症状需警惕

4岁女童患“川崎病”的经历,为所有发热患儿的父母敲响了警钟:宝宝高热不退切不可掉以轻心。

那么,当宝宝出现哪些症状时,家长需要警惕川崎病呢?

1.发热:当宝宝持续发热≧5天,且体温通常维持在38.5℃以上,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时;

2.皮疹:当宝宝皮肤地方出现红色斑疹样、麻疹样皮疹或猩红热样等多形性皮疹,或者出现接种卡介苗处发红等;

3.黏膜:要注意双眼球结膜有没有明显充血,同时还需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